中国象棋起源与介绍
(一)中国象棋的起源
中国象棋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,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,它是我国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。
象棋一词的出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初见于公元前三百年战国时期屈原弟子宋玉著的《楚辞•招魂篇》,中有“菎蔽象棋,有六博些”之句。但那时所谓的“象棋”,不是现代棋制的象棋,而是指象牙制的六博棋。公元八世纪时,唐相国牛僧孺著《玄怪录》中关于宝应元年汝南岑顺的一段故事里所描述的象棋,有车马将卒等子,后人称之为“宝应象棋”,这可以确认为现代象棋的前身。
(二)棋盘和棋子的基本知识
象棋的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。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,象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,并随棋局的进展而在这些交叉点上活动。棋盘中间,双方交界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称为“河界”。棋盘两边,划有交叉线的方框,称为“九宫”。它们是双方将帅活动的区域。九道直线常称为路,执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标志,执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标志。在书刊报章上刊出的棋谱,棋盘的红方一般放在下方。
象棋的棋子共32个,分红、黑两组,每组16个,由对局双方分执,各分七种,其名称和数目如下:红方:帅一个,车、马、炮、仕、相各两个,兵五个。黑方:将一个,车、马、炮、士、象各两个,卒五个。对局开始前,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如图:
对局之前,先把棋子按上图的样子摆好,然后开始下棋,红方先走,黑方后走,以下红一着、黑一着轮流走下去,你来我往,直至终局。民间流传“红先黑后,输了不臭”这样一句话,说的就是谁先走、谁后走也得守规矩。
(三)棋子的走法
(1)车的走法:车走直线,每着可依横、竖线任意走,距离不限,但不能拐弯。所到之处,如有自己的棋子阻拦便不能通过,如有对方的棋子阻拦便可吃掉。
(2)马的走法:马走“日”,就是从“日”的一角走向对角。但对马的行走有一条特殊规定,那就是如果马被蹩住了马腿,就不能跳过去。马走“日”可理解为先依线直走一格、再不依线斜走一格,若依线先直走经过的那个点上有一个棋子,则这个棋子不论是黑是红,就算蹩住了马向这个方向跳的马腿。
(3)炮的走法:炮是象棋中唯一的走法和吃法不一样的兵种。炮走直线,横、竖任意走,距离不限,这同车一样。但炮的吃子法却有点特别,即必须有任意一个棋子充当“炮架”。所谓隔子吃子、隔山打牛,说的就是炮。
(4)帅(将)的走法:将帅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,每步限走一格,向前、向后、向左、向右均可,但不能斜走。每种棋子都可以吃,将帅也不例外。关于将帅,有两条特殊规定:第一是其他棋子允许送吃,但将帅不能送吃;第二是将帅不准走成直接照面。直接照面是指帅与将同在一条竖线上,中间没有棋子遮挡。只要有棋子遮挡,不管是几个子还是一个子,不管是红子还是黑子,就不算直接照面。
(5)仕(士)的走法:士就像将帅的贴身侍卫,也不准出九宫。士只能斜走,不能横着或竖着走,每步限走一格。士所到之处,如有对方的棋子,便可把它吃掉。
(6)相(象)的走法:象走“田”,就是从“田”的一角走向对角。象只能在河界己方一侧活动,所到之处如有对方棋子就吃掉。对象的走动有一条特殊限制,即“田”的中心若有任意一个棋子“塞象眼”,它就不能飞过去。
(7)兵(卒)的走法:兵卒的走法分两种情况:没过河时只能向前走,每步限走一格;过河以后,不仅可以向前走,还可向左、向右走,每步限走一格。所到之处,遇到对方的任何棋子,都可吃掉。在任何时候,兵卒都不能后退。